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切实履行检察机关保护公益利益的特殊职能,上海铁检院将水资源、土壤、植被、野生动物保护,以及长江流域、崇明生态岛环境资源保护等纳入公益诉讼重点,共立案生态环境公益诉讼14件,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5件,均获法院判决。其中办理了本市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,并组织开展本市首例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磋商,建立“公益诉讼”随手拍举报平台,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损害及时修复。
在办案中注重主动延伸检察职能,探索“专业化法律监督+恢复性司法+社会化综合治理”相结合的工作模式。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化工危险废物处置漏洞、快递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体等问题,分别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,督促加强整改监管。对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中初犯偶犯、渔获物较少并真诚悔罪的嫌疑人,探索推进恢复性司法,推动5名嫌疑人与种苗场签订协议,通过增殖放流投放鱼苗10万余尾,修复相关水域生态环境。对非法狩猎案件,在全市首试“劳役代偿”,让没有赔付能力的义务人参加2年生态养护工作和公益宣传活动,推动相关生态资源修复。
坚持司法与普法相融合,挖掘禁渔期非法捕捞水产品案、崇明岛禁猎区非法狩猎案、本市首例污染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中的鲜活事例,邀请人民日报、解放日报、上海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集中报道,上好普法公开课,达到“办理一案、教育一片”的效果。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,在外滩举办了环保灯光秀宣传活动,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。